青光眼手術
甚麼是青光眼?
青光眼在香港是主要的致盲疾病。每一百位四十歲以上的成人,便有三位或以上有可能患上青光眼。如能及早診斷青光眼,可避免視力受損和失明。
 
早期的青光眼可能沒有明顯病徵,因而往往被病人忽略,待病人察覺自己眼睛有問題,病情已經十分嚴重,故青光眼又稱「無形的視力殺手」。
青光眼可導致永久性失明,若能及早診斷及治療,可防止視力受損。四十歲以上。及有上述高危因素人士,應每年作一次眼科檢查,有助診斷早期青光眼,防止惡化。
 
 
 
青光眼成因
眼睛內有一種透明且流動的液體,稱為房水。房水為眼睛的組織提供氧氣和營養,並將眼內不需要的物質運走,同時也負責維持眼球的形狀。當房水的流動因各種原因受阻時,無法正常排出的房水會在眼內積壓,導致眼壓升高。過高的眼壓易引發青光眼,因此在青光眼的檢查中,測量眼壓是極為重要的一環。
 

 

 
青光眼的類型
青光眼因應不同成因或發病情況,可分為急性或慢性、先天性或後天性、原發性或繼發性、正壓性或高壓性。
急性青光眼

急性青光眼病情來得很突然,患者會忽然出現視力模糊,看燈光時有環形彩虹圈、眼紅及眼痛,甚至引致頭痛、噁心及嘔吐等現象。這是眼科的急症,應立刻求診,並盡快用口服藥、針藥及眼藥水將眼壓降低,再以激光或其他手術治療。
慢性青光眼

慢性青光眼早期沒有明顯的病徵。患者的視力逐漸減退,視野範圍逐漸收窄。慢性青光眼因病徵不明顯,很多病人到病情十分嚴重時,才察覺已喪失大部份視力,情況亦不能逆轉。所以青光眼亦被稱為「視力小偷」。
先天性及後天性青光眼

雖然很多青光眼患者年紀都超過四十歲(後天性),但有些嬰孩是天生前房水排水組織不正常,導致先天性青光眼。患先天性青光眼的嬰孩,會有畏光及流眼水的現象,眼球亦會比正常的大。
原發性及繼發性青光眼

原發性青光眼泛指並非由其他疾病所致的青光眼。而繼發性青光眼是由其他眼疾或身體疾病引致,例如過熟的白內障、葡萄膜炎、眼球腫瘤、糖尿眼、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眼藥水。要治療繼發性青光眼,必須先處理引致青光眼的疾病。
正壓性青光眼

若干患者眼內壓正常,卻有青光眼。原因是其視神經能承受的眼內壓比正常人低,導致所謂「正壓性青光眼」。因此,診斷時往往需要更詳細的檢查。
高壓性青光眼

一般青光眼成因是眼內壓過高,因而壓壞了眼部視神經,引致視力衰退和視野缺損。
 

 


青光眼的常見症狀

視野收窄
噁心/嘔吐
眼睛劇痛及伴隨頭痛/偏頭痛
突然視力模糊
 

眼睛充血、脹痛
 
看燈光時有光圈/彩虹圈圍繞

 

 

常見青光眼診斷方法
臨床診斷時,患者會按實際情況接受一系列的檢查及測試,包括:視力檢查、視野檢查、眼底檢查、眼壓測度等,眼科專科醫生還會根據患者過去的病史及家族史診斷。
常見的檢查如下:
眼壓檢查
視野測試
裂隙燈檢查
前房角接觸鏡檢查
視神經損傷程度的測試
檢查眼部房水排出是否通暢
青光眼的治療
治療青光眼以有效控制限壓、防止或減慢青光眼的惡化為目標,達至保護及保持病人的視神經組織及其功能,減少視神經進一步的損害。
治療方法包括藥物《眼藥水或口服藥)、激光治療或青光眼手術,其中,激光及手術現已有微創方法可供病人選擇。及早發現青光眼!九成患者是不會致盲的。
 
 
青光眼的手術治療
手術一般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,醫生會用藥物麻痺手術部位而你則保持清醒,在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全身麻醉。
以增加房水排出去降低眼壓的手術有下列幾項:
 
1. 青光眼引流手術
醫生會用特別儀器在眼球壁,開一個小切口造成細小通道。眼內房水可以經通道往外流走,返回血液循環系統,從而減低及穩定眼壓。
 
2. 非穿透性引流手術
過程和傳統青光眼引流手術相若,但會保留角膜後彈力層及可能要放入植入物
 
3. 導管植入手術
將導管植入眼球內,房水經過導管排出眼球外。
 
4. 青光眼微創手術
            包括非濾過泡式微創青光眼手術和非濾過泡式微創青光眼手術
以減少房水分泌去降低眼壓的手術有:

5. 睫狀體光凝或冷凍術

 

以激光或冷凍去破壞製造房水的組織以減少房水的分泌。
在某些情況之下,抑制傷口癒合抗纖維藥 (絲裂霉素C或5-氟尿嘧咜)可能同時使用以增加手術後的成功機會。
術後手術部位會以眼罩保護。